礦用光纜的維護周期是多長?
礦用光纜的維護周期需根據礦井環境、光纜類型、使用強度及安全規范綜合確定,通常分為日常巡檢、定期維護和特殊情況維護。
礦用光纜的維護周期需根據礦井環境、光纜類型、使用強度及安全規范綜合確定,通常分為日常巡檢、定期維護和特殊情況維護。以下是具體建議:
一、常規維護周期
日常巡檢
頻率:每周至少1次(高瓦斯、高濕度或易受機械損傷區域需加密至2-3次/周)。
內容:
檢查光纜外觀是否破損、擠壓變形或腐蝕。
確認光纜懸掛固定點是否松動(如掛鉤、卡扣)。
觀察接地線是否銹蝕、斷裂,接頭密封是否完好。
定期專業檢測
頻率:每季度1次(雨季或雷暴頻發區域建議縮短至每2個月1次)。
內容:
測試光纜傳輸性能(光衰、誤碼率)。
測量接地電阻(需≤5Ω,雷雨季節前必須復測)。
檢查防爆接線盒、終端設備的密封性和絕緣性。
年度全面維護
頻率:每年1次(可結合礦井停產檢修期進行)。
內容:
清潔光纜表面煤塵、油污(避免腐蝕)。
更換老化接頭、密封膠圈及破損鎧裝層。
全鏈路光功率測試及故障點定位(OTDR檢測)。
二、特殊情況維護
災變或事故后
井下發生爆炸、透水或塌方后,需立即對光纜路徑進行排查,修復或更換受損部分。
極端天氣影響
雷擊、暴雨后需重點檢查接地系統和光纜絕緣性能。
系統升級或改造
新增設備或調整網絡拓撲時,需同步檢查光纜負載及兼容性。
三、維護周期調整依據
環境因素:
高瓦斯、高濕度、強腐蝕性環境(如硫化氫礦井)需縮短周期至常規的50%。
采掘工作面等動態區域需隨采掘進度實時調整檢查頻率。
光纜類型:
非金屬光纜(如全介質ADSS)抗干擾強,但機械強度低,需加強懸掛點檢查。
金屬鎧裝光纜需重點防潮、防接地失效。
規范要求:
參考《煤礦安全規程》(AQ 1029-2019)及GB/T 51271-2017《煤炭工業通信系統設計規范》。
四、預防性維護的重要性
減少安全隱患:避免因接地失效、絕緣降低導致的電火花或通信中斷。
延長壽命:礦井環境中光纜壽命通常為8-12年,定期維護可延長至15年以上。
成本控制:預防性維護成本僅為故障搶修的10%-20%。
建議結合礦井實際制定《光纜維護規程》,并通過數字化監測系統(如光纖測溫、振動監測)實現智能預警,降低人工巡檢壓力。